- 註冊時間
- 2007-9-3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1488 天 連續簽到:10 天
|
什麼是“老好人”(people pleaser)?' ?8 u/ B1 j: w0 T7 ^* n7 V
; p( q7 C4 g3 ]' y. P7 l0 _
不懂拒絕的老好人,也被叫作people pleaser。顧名思義,他們總是在取悅別人,把他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,並致力於滿足別人。他們似乎始終在爭取周圍每個人的認可和喜愛,努力地讓除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高興。嚴重的“好人情節”折磨著他們,這種“好人的負擔”甚至幹擾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及整體幸福感。$ x% H- @& q5 j
* E2 ^3 a# y6 S+ K% c9 v7 B
具體來看,討好者通常表現出以下4個特點:(Morin,2015)
: {/ s H2 u4 O& q' _& e9 m! `0 M- s* ^
# f! \$ i8 L8 d4 T; U 1. 缺乏健康的個人邊界(personal boundaries)
( Y) \( i% `# c4 H! N$ I& E W) v% H
擁有清晰個人邊界的人最明顯的標誌之一,就是足夠堅定。邊界意識好的人知道自己有權利拒絕,他們清楚自己能夠接受什麼,不能接受什麼,既尊重別人,也保護自己。相反的,缺乏健康邊界的討好者們則不會說“不”,且覺得自己需要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。比如,因為“怕他們不開心”而拒絕不了父母對自己個人情感生活的幹預和介入,就是典型的缺乏良好個人邊界的體現。1 u- P, f8 i& r( Q- g
: ?3 j7 \& z; }6 B: }# @/ I
2. 極不擅長做決定1 g) d& g$ f4 T1 \( j1 O
* f0 f ?; p" |. h# K
討好者做決定往往是基於對“對方想要聽什麼”的猜測,因此,獨立做選擇對他們而言尤其困難。畢竟,他們並不總能猜到合對方心意的選項是哪一個,也害怕自己選擇了對方不滿意的。所以,像是“沒關係,我都可以”、“挑你喜歡的就好”這樣的話是討好者們常掛在嘴邊的。4 c" _. o P' t* t. |) t- r
, u& } z$ e6 O( X2 L6 ^% p# [3 _
3. 不會求助
% W2 H' z) g c8 S1 R/ \
) |: Z N# X2 u4 E' J 討好者們總是生怕自己“麻煩”別人,即便自己成天都在被“麻煩”。就算是很小的事情,他們也不願向他人求助。如果真的迫不得已地需要他人的幫助,他們還會生出一種內疚和負罪感。
4 W" [6 ?- q' v6 r
3 ^* a, N" X& \9 X( F 4. 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活著
6 K1 `6 ?8 O) X8 O% _5 O6 `6 ~) }1 n( C% r2 A
耗費大量時間關注著別人想要什麼、喜歡什麼的討好者們,往往難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。比如,有的人可能認為周末和自己孩子相處的時間最為珍貴,但如果有個朋友總是要你幫七零八碎的“小忙”,你又說不了“不”,你就會掙紮於重要的、自己想做的事和他人的事之間。由於討好者有限的時間被取悅他人這件事占據了太多,也就常常無暇去顧及那些對他們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人和事。) S: w( I% P3 P( W3 \
# R( _! n' n# T _4 F 取悅的背後究竟是什麼?
! w! S& l5 b2 t% u9 G
* L- `! C J+ Z9 ^ Harriet認為,people pleaser背後有三個主要的心理要素:關於討好的思維或心態,討好的行為或習慣,以及關於討好的情感或感受。作者將三個要素組合成了一個“取悅三角形”,行為、思維和情感各自代表三角形的一邊,它們彼此互為原因和結果(p.5– p.7)。
. D% ]6 f* j# L5 F6 y, g3 {+ T
8 w: \; O q% j+ p* }! D$ e Harriet提出,即使“取悅症”並非只由某個單一因素導致,但大多數“老好人”在三大因素中都有一個主導因素。了解你的“取悅症”究竟更多地來源於思維(認知導向),行為(行為導向)還是情感(情感逃避導向),能夠幫助你更好地實現想要的改變,並確定改變的主次先後。 |
|